2020年处暑还要几天,2020年七月初四处暑办喜酒好吗?

导语:随着时间的不断向前,不同的节气陆续而至,而处暑节气亦是不断走进着。那么2020年处暑还要几天,2020年七月初四处暑办喜酒好吗?跟随着大师一起去深入了解一下吧!

2020年处暑还要几天?

2020年处暑的日期:2020年08月22日 星期六 (庚子年(鼠年)七月初四,距离2020年处暑还有30天)

因此距离2020年处暑还要30天才能到来,2020处暑是新历8月22日。

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这时三伏已过或近尾声,初秋炎热将结束。

北斗七星的斗柄是指向西南方向(戊位),太阳到达黄经150°时,是二十四节气的处暑。

处暑是反映气候变化的一个节气。

由于“秋老虎”短期回热天气影响,处暑过后仍有持续高温,虽没有夏天酷暑,但仍会闷热,并且干燥。

处暑的到来同时意味着进入干支历申月的下半月。

2020年七月初四处暑办喜酒好吗?

农历:二0二0年七月初四日

公历:2020年8月22日,星期六,狮子座

【今日老黄历所宜】

嫁娶移徙作灶修坟修造祭祀出行

牧养求财解除栽种开光

【今日老黄历所忌】

开市立券纳财分居斋醮祈福安床

入宅放水纳畜求医赴任入殓移柩

破土启鑽安葬开池置产纳采
总结:由于嫁娶在黄历所宜中,因此2020年七月初四处暑适合办喜酒哦!

处暑习俗: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是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

肖红《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是这种习俗的最好注脚:“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

冥冥之中八字命局早已经注定了你和TA的婚恋情况了,那么什么时候能够修成正果呢,欢迎点击下面的《精品测算》精准测算吧,愿您一生幸福!

2020年夏季伏期的具体时间?

2020年入伏时间

2020入伏时间2020年07月16日,持续到2020年8月24日才天。

三伏天是中原地一年中最热的三十或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间。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简而言之,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

三伏的日期是从夏至日后数到第3个庚日是初伏,第四个庚日到第五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到第二个庚日为末伏。(每一个庚日相隔10天)中伏天数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有5个庚日时,中伏为20天。

文言讲,伏即为潜伏的意思。“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谓的“六邪”(指“风、寒、暑、湿、燥、火”)中的暑邪。在夏日里暑邪会逐渐的深伏于体内,而不为人知。如暑邪不除,到了秋天,火邪克金,而伤肺气,导致人的免疫力下降,而患感冒、咳嗽、发热等疾病。而进入冬季以后,这些病会反复发作,“……秋为痃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因此,黄帝内经明确指出要“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不要因怕出汗而躲在空调房里。冷饮不但消不了暑气,反而会伤了脾胃。要知道茶是解暑的最佳饮品。一杯热茶喝下去虽会出一些汗,但随之而来的是一阵阵的清凉。凡事不能只看眼前,眼光放远些。

求下联一年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

花甲再周天,世上重逢甲

相传宋朝大文学家王安持不同政见的苏轼很不满,出联“一年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让苏轼应对,其后便无下文。苏轼真的没有对上来吗?我想,作为被人称颂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大学士,怎么可能对不上来呢?他是否有意把悬念留给后人,以激励一代一代的学子们在“学”字上很下功夫呢?后来,我的一位诗友曾告诉我,“一年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的下联有了:“六十花甲再周天世上重逢甲子”。我由衷地对这位对上下联的先生感到敬佩。不过,我不以为这是一个绝前无后的下联。我不甘心,一定要对出一个属于我自己的下联来。

我个人认为,要对上这个下联光从文学上下功夫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天文知识。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这是个科学测定的数字。我们的祖先古天文学家“伏羲”,早在公元前两千年左右,就用土圭影子的变化测出一年的时间是365.25天,与现代科学测定的时间十分吻合。伏羲还以圭杆影子的长短点,定出了四节,即:春分、秋分、夏至、冬至。为后来的完整历法奠定了基础。到“夏朝”,历法已初步完整化,所以阴历又有夏历之称。民间谚语说的“四节八夏”亦从夏兴起,原来“八夏”就是“八风”,是指季节的变化而产生的风向的变化,在“四节”的基础上,再加上东北、东南、西南、西北。每个节(季)会有不同方向的风,就是八风。

地球除绕太阳公转外,还要不停地由西向东自转,自转一周是24小时。人们在地球上还发现月亮有规律的运转,月亮转到太阳与地球之间的时候,它背着阳光的黑面正对着我们,于是我们就看不到它了,这叫做“朔”;再过十四五天,月亮转到地球和太阳之间的时候,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又对着我们,这叫做“望”。它绕地球一圈是一个月,一个“朔望月”的时间是29天12小时44分零3秒。历法上的月是整日数,叫历月,以此和朔望月而区别。

前面已说过,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而月亮有12个朔望月就算一年。事实上一个朔望月才29天12小时44分零3秒,12个月等于354天或353天,要比地球公转一周的实际时间少了11个整日还多。这样,不需三年,就必须以13个月计算作为一年。多出一个月叫“闰月”,闰月的年头天数是384天或383天。我们的祖先,以19年安排7个闰月的手段,就和阳历的天数接近吻合了,但依然有两个小时的误差,这就是“今年的皇历明天不能再翻”的结论,因为无论如何用什么办法,也不可能将它搞的一点误差都没有,这是一个十分微妙的现象。

农历的闰月,究竟是怎么安排的呢?这在历史上曾有过不同的处理。西汉初期之前,把闰月放在一年的末尾,即“九月”,这个闰九月叫后九月。随着历法的逐渐精密,闰月的安置也有了新的规定,就是把闰月放在没有“中气”的月份,直到今天,这种方法还在应用。说到这里,又出来令人费解的词,九月怎么成了一年的末尾呢?这还需要从节气说起。原来上面提到过的古圣贤“伏羲”就曾以太阳照到南回归线的尽头而向北移动的那一刻开始定为“冬至节”。从这天起,开始阳气回升,天交一九。严寒的冬天带来的诸多不便就要得到缓解了,所以民间谚语有“一九一阳升,九九过了冬”的说法。既然是冬至节以后阳气回升,人们的喜悦心情从此兴奋起来,就干脆以冬至节为“春节”,新的一年开始,冬至吃饺子的习俗也就开始了。因为冬至节肯定要在阴历的十一月,远古就把十一月定为“子月”,冬至在子月,交子交子就是交十一月,故以吃饺子为庆祝。现在则把“交子月”演变为“交子时”,从而演变为春节除夕夜吃饺子,同时人们还保留着冬至吃饺子的习俗。

古人是这样安排十二地支与月份关系的:

11月

12月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如此说来,子月是第一位,“戌、亥”月为九、十月,就是年尾了。于是把子月定为“开天月”,到周文王时,他也是一位古天文学家,他认为子月虽说开始交一九,阳气回升,但天则是大冷的开始,于是文王将过春节向后推了一个月,即“丑月”,这时候的南方已有开化迹象出现了,所以将“丑月”叫做“劈地月”。到汉武帝时,他认为丑月仍是十分寒冷时期,又将春节向后推了一个月,即“寅月”初一为春节,这时一般来说,天已交六九了,这就是“春打六九头”的来历。这时,大地回春,万物复苏,至今我们还保留着这个传统的吉庆日。过了元宵节,人们就要开始下地劳动耕做了,所以把“寅月”叫做“生人月”,正月建寅开始了。原来我们现在过的春节,在历史上曾有过三次改变。难怪有:天开于“子”、地劈于“丑”、人生予“寅”之论,这才是“三阳开泰”的真正来历。所谓“三阳开泰”原来是春节改变三次的产物,如以子月为春节,那上面所说的九、十月为年末,便是很自然的事了。

农历的闰月究竟是怎样安排的呢?上面曾说过古人把闰月放在年尾,之后随着科学的发展,安排闰月亦合理起来。原来阴历每个月都有两个节气,正确的说是每个月一个“节气”一个“中气”。

下面以1968年为例说明:雨水正月二十一春分二月二十二谷雨三月二十三小满四月二十五

夏至五月二十六大暑六月二十八处暑七月三十白露闰七月十五秋分八月初三

这里的闰七月中,只有一个白露节,就是没有中气,按19年七闰法没有中气的月置闰就科学化了。

从1949年起到2020年共91年农历闰月分配情况如下:

1949年闰七月

1974年闰四月

1998年闰五月

1952年闰五月

1976年闰八月

2001年闰四月

1955年闰三月

1979年闰六月

2004年闰二月

1957年闰八月

1982年闰四月

2006年闰七月

1960年闰六月

1984年闰十月

2009年闰五月

1963年闰四月

1987年闰六月

2012年闰四月

1966年闰三月

1990年闰九月

2014年闰九月

1968年闰七月

1993年闰三月

2017年闰六月

1971年闰五月

1995年闰八月

2020年闰四月

从上面的表中可以看出,闰四、五、六月的年头特别多,闰九、十月的年头就少见了,闰十一、十二、正月的机会没有。原来两个“中气”的时间间隔,并不都是一样的。因为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楕圆的,太阳位于一个焦点上,轨道上离太阳最远的一点叫“远日点”,最近的一点叫“近日点”。地球在远日点附近运动的快,两个中气间隔时间长,最长的一月可达31.45日,故不含中气的机会多,闰月就多。在近日点附近地球运动的快,两个中气间隔时间短,闰朋的机会就要少,直至没有。

二十四节气,实际是地球绕太阳运动的一反映,与月亮的运动没什么关系,太阳每年在公历三月二十一日通过春分点,在黄经带上为“零”度,后沿黄经道运行,黄经日逐渐增加,一个回归年就是绕黄经道一圈。二十四节气就是将这一黄经圈分为二十四等分,每等分十五度。太阳光通过每等分的时间相等。所以以公历安排二十四节气变化不大。有两句口诀:“上半年六和二十一、下半年八和二十三”。就是说在公历的上半年,每月的六日和二十一日,下半年则在每月的八日和二十三日。由于地球运转的并不十分均匀,这些日期可能有一两天的出入,所以公历安排节气要方便的多,每年都相差无几,基本上可以重复使用。

月份

节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节气

立春

惊蛰

清明

立夏

芒种

小暑

立秋

白露

寒露

立冬

大雪

小寒

中气

雨水

春分

谷雨

小满

夏至

大暑

处暑

秋分

霜降

小雪

冬至

大寒

注:此表是按阴历闰月安排的,与公历无关。

综上所述,通过学习一系列的浮浅的天文知识,才知道原来在阴历的一年里,立两个春,又闰八月,就是保证四季分明。且“冬至”一定要在“十一月”,而夏至又必须在“五月”,不然的话,夏至后要穿棉衣了,冬至过后反而炎热了。明白了这个道理,文章开始说的上联就好对了,是否可以这样对呢?“一年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四季三冬子午乡,世上重至冬夏”此下联为何用“乡”字和上联的“月”字对仗呢?因为在古经典著作里对冬至和夏至必须在十一月和五月有“二至还乡”之论,也就是说,十一月和五月分别是冬至和夏至的“家乡”,它永远都不能“搬家”,所以,以“子午乡”对“双八月”是工整的。“三冬”是因为历史上将春节改动过三次,且都是在冬季施行的,当然也是为了对仗。再就是以地支“子午”做“十一月和五月”的代称,并不牵强,直到现在历书上还在应用。“重至冬夏”是说两个“至”:冬至和夏至。

下**算是对上了,是否贴切,尚须专家们、天文学家们及广大爱好者给予点评,如侥幸合宜,就算让我给蒙对了。

李聚河学对(笔名:敬海)

2006年6月

http://www.duilian.cn/bbs/showtopic-16327.aspx

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

六旬花甲再周天,世上重逢甲子。

三年闰夏廿五节,历里重添日月。

一事二表双见赦,君臣两边开怀。

单暑双冬闰腊八,世上二回寒冬。

三点零星无久雨,苍穹空哭清明。

每人两手重十指,情海二次缠绵。

四书五经吾久读,世上几多论语

首尾立春润七月,一岁两度春秋!

两代一脉三文人,苏家满庭诗词

一个佳人对月,人间天上两嫦娥;

一国两制分四地,祖国几时共和

一夫两妻四儿女,家里永无宁日

一头两眼看四方,瞟女人跪搓板

万年千代几百人,史上独留故事

点击阅读全文

郑重声明:本文《2020年处暑还要几天,2020年七月初四处暑办喜酒好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